第1003章 真相是什么?-《法兰西1794》
第(2/3)页
这笔军事援助在当时,对于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然而美国的拒绝偿还行为,无疑在法美关系之间埋下了一颗隐患的种子。
等到1794年,美国更是绕开法国,私下在伦敦与英国签署了《杰伊条约》。这一举动犹如一记沉重的耳光,狠狠地打在了法国的脸上,进一步加剧了法美之间的矛盾与分歧。
自那以后,法美关系每况愈下,一度濒临破裂的边缘。两国之间不仅在外交上陷入僵局,甚至还在边境地区爆发了一场时间不长,规模不大,但却充满火药味的“武装冲突”。
在这一期间,身为法兰西第一执政的安德鲁,在对待美国的态度上展现出了极为复杂且微妙的策略。
一方面,在政治外交层面,他逐渐疏远这位曾经的盟友。数年时间里,安德鲁多次拒绝接受美国驻法大使递交的国书,以这种看似温和却又极具象征意义的方式,表达对美国的不满与冷淡。但即便如此,在明面上,安德鲁始终维持着一种斗而不破的局面,没有将矛盾彻底激化,依然保留着一丝回旋的余地。
另一方面,安德鲁巧妙地借助军情局的力量,在暗地里对实力尚不成气候的美国展开打压行动。这些行动手段多样,包括但不限于命令间谍“工程师007”怂恿英国海军,加大对美国商船的袭击力度,致使美国海上贸易遭受重创;
同时,军情局还勾结了北非海盗,让他们对合众国的海上利益进行掠夺与骚扰。美国的商船在地中海及东大西洋上,频繁遭遇袭击,货物被抢,船员生命受到威胁,这一系列事件使得美国的经济发展与海上安全,面临着巨大的挑战。
等到安德鲁领导下的法国在欧洲大陆上一路披荆斩棘,成功赢得霸权地位,并与俄国签署了反奥斯曼军事同盟之后,他的战略视野这才重新放回到不列颠岛和北美大陆。
1799年,当美英关系本就因为贸易纠纷、水手抓捕以及领土争端等诸多矛盾而紧张到了极点时,法国第一执政官向英国驻美公使下达了一道格杀令,进一步挑起英美之间的矛盾。
当穆勒接到巴黎的最高指令后,便迅速行动起来。他凭借着自己在美国巡游期间,建立起来的广泛人脉,加上军情局的情报网络也全面铺开,收集着各种信息,筛选着符合条件的目标人物。
经过一番如同大海捞针般的精心筛选,穆勒终于将目光锁定在了一个人身上,伯恩·尼尔森。
这位因英国海军对诺福克海军基地的残暴袭击,而痛失父亲的年轻人,此刻正满心仇恨、处于极度愤怒之中。英国海军的暴行,不仅摧毁了他的家庭,更在他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,使他对高高在上的英国人充满了无尽的憎恶。
军情局特工以不同角色围绕在尼尔森身边,他们用极具煽动性的言辞,进一步点燃尼尔森心中那本就熊熊燃烧的怒火,最终令这个年轻的美国人逐渐在愤怒与仇恨的驱使下,失去了理智,最终踏上了那条充满危险的刺杀之路。
等到尼尔森成功刺杀英国公使安东尼·梅里后,整个美国社会为之震动。美国民众起初对这起刺杀事件感到震惊不已,但随着对尼尔森背景的深入了解,同情的情绪如汹涌潮水般,在民众间蔓延开来,迅速席卷了每一个角落。
第(2/3)页